华东师范大学语言文字网

华东师范大学召开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重大建设项目启动会暨华东师范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揭牌仪式

发布日期: 2021-01-05   作者:  浏览次数: 382

20201231日上午,由华东师范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主办的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重大建设项目《民族地区教师国家通用语言培训模式创新性研究与实践》项目启动会暨华东师范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揭牌仪式在中北校区顺利召开。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副司长王晖教授,兰州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主任、文学院院长李利芳教授,新疆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华锦木教授,西藏民族大学文学院王宝红教授通过线上会议的方式出席项目启动会,上海市语言文字水平测试中心王静怡主任,复旦大学中文系张豫峰教授,上海市浦东新区语委办负责人、上海市督学吴慧老师,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代蕊华教授等专家学者现场出席了项目启动会。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项目负责人戴立益,校语委委员、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吴瑞君,基地成员、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方奇华,教务处副处长徐世猛,教务处挂职副处长、基地副主任彭超和项目组主要成员周勇副教授、张建民教授、樊平军教授(线上)、丁安琪教授等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文系党委书记、华东师范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副主任吕志峰主持。

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重大建设项目启动会暨华东师大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揭牌仪式召开

会上,副校长兼基地主任戴立益首先致欢迎辞,向出席会议的语用司领导和相关专家学者表示衷心的感谢。戴立益首先回顾了我校多年来的语言文字工作传统,用使命、担当、实力、情怀四个关键词阐述了我校近年来在语言扶贫工作、国家语言文字推广、中华经典文化传播、语言文字研究开展等方面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戴立益表示,本次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重大建设项目《民族地区教师国家通用语言培训模式创新性研究与实践》的立项(全国仅4项)充分体现了教育部、兄弟单位和各位同行对华东师大的认可,项目组将继续凝练工作经验,优化培训体系,力争不仅在理论上得到升华,还要在实践中体现其推广价值。随后,戴立益与上海市语言文字水平测试中心王静怡主任为“华东师范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揭牌。

副校长兼基地主任、项目负责人戴立益讲话

“华东师范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揭牌

揭牌仪式后,由《民族地区教师国家通用语言培训模式创新性研究与实践》项目成员周勇做项目汇报,重点介绍了项目背景、已有基础、研究目标、研究方法、预期成果、进度计划等。周勇提到:项目组将发挥学科优势,打造模块化+全天候+个性化的线上培训模式;注重协同发力,做到政府主导+高校牵头+社会参与的多方协作。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副司长王晖讲话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副司长王晖在讲话中首先向华东师范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揭牌仪式和项目启动会表示了热烈的祝贺。他充分肯定了我校基地在今年推普助力脱贫攻坚的号召下做出的特别突出的贡献,在此基础上获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重大建设项目,责任重大,也影响深远。王晖副司长对项目已有的工作成果、项目团队的学术底蕴和学校领导的支持表示了认可,并提出了按时、高质量、创新性地完成项目的期待和要求。同时,王晖副司长也提出了加强院校支持力度、保障团队质量与联合兄弟基地协同合作的建议。


在项目研讨环节,上海市语言文字水平测试中心王静怡主任表示,中心一直以来积极参与语言文字扶贫工作,与华东师范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也有着非常密切的合作,也将会在该项目的工作中积极配合。王主任对项目团队深耕新疆民族地区开展精细化的普通话培训的前期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她建议项目先聚焦新疆的民族地区教师,把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和教材进一步融合,做出课堂上的“示范教案”。

兰州大学李利芳教授认为项目组工作基础扎实,拥有优势的学科基础平台,通过校内协作机制得到了坚实的工作保障。李教授表示项目研究意义重大,可以成为线上培训模式的创新者,并提出了以下建议:1.在聚焦新疆的基础上,逐步带动西北五省,形成经验辐射;2.民族背景差异化大,如何探索具有推广价值的创新模式也是项目组需要考虑的问题;3.项目组技术层面的理念已经非常前沿,但内容数据层面的建设会是一个难点,其中涉及文化内涵、政治内涵等方面,需要多学科的协作;4.学习诊断软件的可复制性强,而分学科的培训教材将更深远、更持久地带动民族地区的教育改革,如何在短时间内建设分学科培训教材,其建设原则和创新性如何体现,都需要好好设计。

新疆师范大学华锦木教授高度评价了项目组语音诊断软件在南疆地区语言培训实践中体现的价值和线上线下联动的培训理念,并提出三点期待:第一,进一步完善语音自我诊断工作;第二,在学科培训当中增加音频资料以帮助民族教师学习,这也是项目组此前服务的莎车县36位教师的愿望;第三,在开发建设语音语料库方面结合类型语言学对不同语系的语言进行分门别类的建设,该建设成果的辐射示范作用将更加显著。

西藏民族大学王宝红教授肯定了项目组的前期工作,认为项目定位精准,环节设计扎实,实用性强。同时,也对语音诊断软件和培训平台的普适性提出要求。王教授指出,西藏的语言文字资源非常丰富,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并不平衡,期待可以与华东师大合作用新的手段和方法推动西藏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和普及工作。

复旦大学张豫峰教授认为项目组工作基础非常系统、详尽,培训模式特点突出,师生共研促进学生发展。张教授提出以下问题和建议,1.项目的个性化如何推广到其他少数民族地区;2.数据库和语音语料库的建设可以分步实施,要考虑项目的延续性;3.加强基地间的合作,复旦大学的方言学专家也愿意参与其中。

上海市浦东新区语委办负责人吴慧老师结合自身在培训一线的工作经验,表达了对项目组提出的线上线下结合的培训模式的认可。吴老师表示愿意与项目组合作,选派部分浦东新区的骨干教师参与项目实施。

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代蕊华教授表示,该项目面临三个挑战:从培训外国人学汉语到培训中国人学汉语的挑战,从面对面教学到线上线下结合教学的挑战,从单纯的语言教学到把语言教学和教育改革、课程建设、新教材使用结合起来的挑战。需要做好三个持续:持续关注分层、分类、分区域;持续关注培训实效;持续关注培训模式创新。

华东师大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吴瑞君教授指出,项目要充分考虑到不同民族地区教师的文化背景等因素,注重效果评价,在语音语料库建设上要考虑可持续性。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原司长姚喜双教授通过通讯评审的方式对项目提出建议:希望项目组在一年的有限时间内,突出重点,缩小范围,确保一年内高质量完成目标任务。

 

张建民教授代表项目组表示,将会认真听取各位专家的建议,对项目所提培训模式的各个环节的衔接进行细化,将项目成果从新疆少数民族地区辐射全国,实现升华与推广,希望在一年后结题时可以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案。

戴立益校长在总结致辞中表示,语言文字工作对于民族发展和未来青少年教育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民族地区的推普工作也是促进民族融合、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的重要途径,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华东师范大学十分重视语委基地和重大项目的建设,非常感谢各位领导和专家提出的宝贵意见,项目组一定会根据意见和建议组织好项目开展工作。



图|金亚珺 文、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 教务处 国际汉语文化学院